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保命要从娃娃抓起在线阅读 - 第104章

第104章

    “你说她一个蛮不讲理的女子,不过仗着是有几分姿色,仗着我宠她爱她,便如此给天子脸色看!朕后宫泱泱,难道独缺她一个貌美的?她难道就不怕朕一气之下治她的罪?难道就不怕朕诛她九族吗?”

    他说这话时慷慨陈词,像是积怨已久,却又胆怯地只敢在外人面前发作。

    “陛下,”半晌楚藏开了口,“您会么?”

    皇帝神色一滞,整个人登时又萎蔫下去——他不会,也舍不得。

    当年石榴花正红,灼灼开入心中。一众秀女,独她仙姿佚貌,叫人一见倾心。她虽然爱争风吃醋,却也是在乎他才能使出来的小性子,醋也醋得可爱。入宫三年以来,后妃雨露,几乎大半给了她,以至于三日不见,便心中喟叹,食难下咽;夜寐之时,若不是在她寝宫,都有些辗转反侧,难以安枕。

    如今她门庭紧闭,真真是叫他抓心挠肝,一边想端着君王的架子,一边又想贵妃快快回心转意,两相焦灼之下,便被逼来借酒消愁了。

    楚藏叹了口气,给君王满上酒:“陛下,臣早已言明,贵妃娘娘娇纵,不可过于宠溺。后宫偌大,虽尽是女子,但内里牵涉着的都是朝堂。帝王本应雨露均沾,您这般盛宠一人……”

    他顿了顿,轻声道:“……有失妥当。”

    “朕不管……”酒喝得多了,皇帝也开始有些迷迷糊糊,“爱卿……你,你去替朕给贵妃赔个不是……叫她别再恼朕了……”

    而后又是一串稀里糊涂的醉酒话,还搀着一丝哭腔:“没了她……朕……朕吃不下……睡不好……朕……难受……”

    楚藏知道,这话他清醒时听不进去,醉的时候更听不进去。

    “陛下,”他道,“您醉了。”

    皇帝定定地垂着头,身子瘦削衰驰,满头稀疏的华发昭示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沧桑。

    “……朕没醉……没有……”

    楚藏静坐了半晌,将散落在襟前的墨发重新拨回身后,继而站起身,走出殿对侍立门外的内侍总管道:“陛下喝醉了,夜里还劳烦总管大人多加照料。”

    内侍俯首倾身,楚藏乘着夜色而去。

    暮色沉沉,白道仍在宫门外,一言不发地等着楚藏归来。

    ***

    有人忧愁有人喜,有人欢喜有人忧,中都之外,桃花源中,今天晚上,倒是结结实实热闹了一把。

    此地名为桃源村,邻里亲和,民风质朴,崇尚道法自然,将生老病死视为人生大事。闻妇人产子,一方有难,八方襄助,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众人翘首以盼,从上午焦灼到夜里,一声清亮的婴孩啼哭声方才划破夜空。

    “恭喜恭喜,弄璋之喜!”

    接生婆的声音透过帷帐,透过屋门,传进每一个人耳朵里,屋外顿时人声鼎沸,喜作一团。村民质朴敦厚,知道他们这个孩子来之不易,皆是发自肺腑地祈祷祝愿,如今幸得母子平安,张罗着说不能少了村里的惯例。

    所谓惯例,便是敲锣打鼓滚灯车。

    滚灯车是此地独有的民俗,以滚灯明亮圆转等表示圆满、平安、兴达,伴以锣、鼓、笛子、镲在旁,将黎民们虔诚纯善的夙愿奉诸天神,以祈求万事胜意,余生顺遂。原本是只有祭祀、佳节时才会呈出来的稀罕活儿,而在桃源村里又添了一项——任凭是谁,高低不论,哪家添人添丁,都会祭出灯车来,众人聚在一处,就着热闹和谐的氛围,明亮秀美的灯车,一同祈愿欢闹——这便是此地最虔诚的祝礼。

    容悦没见过灯车,心里新鲜,拉着江令桥一路拨开人群穿过来。江令桥表面上不以为意,心里却偷偷摸摸地有些心痒,也就任由他拽了去,想着见见那传闻中的灯车究竟是何物。

    彼时东西还未尽数备全,有人来得早有人来得晚,江令桥来屋外看到了灯车,初见瞧着实惊艳了一把。

    那厢堆了好些个半人高的八角灯笼,上下分作三栏,共二十四幅面,白绢似的纸上描摹着尽是各式画作。不同灯笼上的画又不尽相同,有的是山水画,有的是百花像,有的是飞鸟作,有的是仕女图,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一盏滚灯就堪称得上一件极美的珍品。

    江令桥看得有些微愣,容悦则抱肘立于一旁,笑而不语。

    早晓得她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才会哄说是自己想看,倒真让他猜着了——瞧这心口不一的薄脸面!

    村民们那边正捣鼓灯笼什么的,估计不大一会儿就能看到滚灯车祈福的礼遇了。这时一个大哥呵呵招着手,粗犷的声音喊道:“小兄弟!大妹子!想看上前来看啊!我的灯车可以让你们随便瞧!”

    闻声,江令桥还有些踌躇,容悦不等她做好决定,当即便拉了她一同朝那畔走,边走边高声应道:“来了来了!多谢大哥!”

    大哥也爽快,把自己手里的灯笼套在滚把上递给她,指指点点地耐心同她讲授——这是立柱,那是四方台板,下面是木轮,上面是内灯笼和外灯架云云。

    江令桥信手拨了拨灯笼,竟像走马灯那般旋了起来,散着柔暖的光,其上各色各式的元君真君图更相交替,令人眼花缭乱。

    “好看。”江令桥由衷夸赞。

    “哪能不好看?”大哥粗声一笑,“都是老祖宗看家的手艺!”

    还没细看多少眼呢,身后忽然传来一阵高声,这边等信的人就明了了,齐声应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