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撒娇四福晋最好命(清穿)在线阅读 - 撒娇四福晋最好命(清穿) 第54节

撒娇四福晋最好命(清穿) 第54节

    五年了,四爷又等来了福晋的第三胎。

    周伊心里却有不好的预感。

    系统不可能按照小明的意思,只给她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医生属性。

    她的瞳孔睁得老大,这次不会大于二吧?

    第74章 团子斗出幼儿园

    确诊是怀上第三胎的时候, 周伊面无表情。

    仿佛听见系统在她耳边道: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我都要。

    虽然还没有得到医学的证实,但她太了解狗系统的德行。

    按理说,若是一胎得这么多个优质的娃, 且以她的身家绝对养得起, 生的时候不痛, 大部分时候她只需教, 不需烦那些生养的琐碎事。

    除了有种被系统压迫的感觉, 周伊对孩子的自然来到是没有意见的。

    系统对孩子们不可能无意, 他们秉持不杀鸡取卵, 反而多让鸡生蛋的原则。

    这让身为“鸡”的周伊便不是那么爽快。

    总之不过利益互换, 从她签订合同起, 便注定这是后来需要摆脱的困境。

    站在当时的角度想, 和公司签订合同也许是她唯一的选择。

    孩子们,就当是额外的工作“福利”。

    若是在第一次怀孕的时候, 周伊不确定自己喜欢不喜欢孩子,这些年养了这么四个各有特色的孩子之后, 她十分确定, 孩子真的是天上神仙送给凡人的礼物。

    若是再重来一次,周伊也不会后悔。

    否则她如何遇见胤禛,享受这份感情,体验为人母的乐趣和各种滋味。

    按理说,周伊对这个朝代的男人是不抱具体期待的,可这么几年过去了,四爷从始至终仍是把她当小女孩疼爱。

    纵然是四爷最为疼爱的女儿苏苏,也排在福晋的后头。

    郎君从未和她谈过一字一句的情爱,一切都在他数年如一日的一言一行中。

    很多时候, 周伊都会想,这便是爱了吧。

    就算不是她也不知道,便又很快放到脑后。

    这些年,后院的几位小妾,一个比一个还乖巧,钮祜禄氏俨然已经过上了好几年的养老生活,耿格格把小明和苏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而在福福出生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学完耿格格十年所学。耿格格除了觉得自己又面临职业危机之外,更大的感触是沾了光,要让她的师傅知道,她教了一位武学奇才,那是真正的光耀门派。

    于是耿格格征得两位主子的同意,和她的师傅联系,让师傅邀请更多的武学大师,看看和福福是否有缘。

    说起清朝的大将军,没被圈禁的大千岁直郡王是一位,腿没废之前的十三爷是一位,往后更是在西藏大放异彩的十四爷是一位。

    往下数还有年羹尧和隆科多。

    直郡王那耿直性子怕是教人不来,十三爷和十四爷如今都没多少实操经验,另外那两位官员都毁誉参半,尤其是隆科多和四儿那可怕的“爱情”,周伊压根不想提起这个人。

    至于年羹尧,按照这个势头,往后那个备受四爷喜爱的“年贵妃”怕是不会在这个位面历史里抒写上浓墨的一笔了。

    福福的武力值系天生,至于兵法之道,亦是一点就通,缺的还真是出外的历练。周伊便不拒绝耿格格的帮忙,这江湖一脉在将来的治理上也是一条门道。

    至于二白,就别提了,进了上书房,连那些师傅们都压不住他,没人管得住也是个问题。

    齐格格和宋格格每日里过得仍是舒心,每每过去请安都震惊于福晋的四个娃娃,这一个比一个优秀,到底是如何生生养出来的?

    每日里光是想着要给小阿哥、小格格送点啥东西,都忙不过来。

    圆圆和满满两位格格如今也初长成,在院子里露了一回脸之后,很快便被苏苏收服了。

    周伊这一确诊,院子里便又被后院过来道喜的格格们和小格格,包围了起来。

    她懒懒躺在温暖的屋子里,摇着不是很必要的蒲扇,看着苏苏安安静静坐着,身边围着一圈的女孩子,一派祥和。

    这大概就是天生的气场吧。

    格格们眼见福晋乏了,便很快放下礼物,带着孩子纷纷告退。

    周伊就势便躺在贵妃榻上歇息了。

    醒来,一切岁月静好都变了。

    听着白芷的汇报,周伊起身去到四进院子。

    小明回来了,眉头紧锁坐在堂中。

    一旁是刚刚尝试去了几趟上书房的二白,黑着一张清秀的脸庞。

    又不穿披风的福福则窝在小明身边,苦苦哀求着什么。

    苏苏在偏厅,有一下没一下的调试着她的琴弦。

    “这是怎么了?”

    “拜见额涅。额涅你醒了?”苏苏率先问道。

    “恩,苏苏你来说。”

    周伊转身坐下,把毛呢坎肩放下,拿在手中把玩。

    苏苏在她身侧坐下,挨着她道:“哥哥说,小白今日在课堂上又闹事了……”

    二白立刻扭过脸来,吵了起来:“我才没有。师傅都没说什么。是哥哥他……”

    苏苏一个眼神过去,二白安静了。

    “那福福呢,你在这围着哥哥做什么?”周伊把二白交给苏苏,自己端起福福那双因为长期拿枪拿剑,生出茧子的手。

    这作母亲的心疼,孩子却是没心没肺的。

    周伊让白芷拿润肤的膏药过来。

    福福笑嘻嘻道:“二白不喜欢进宫,但我喜欢,额涅。我就想给哥哥当个贴身护卫,每日随他到上书房玩玩。”

    小明的脸都绿了:“你是我们家的小格格,如何当得我的护卫,受那风吹雨淋,你不心疼自个,哥哥又岂能当那剥削你之人?纵然我知道你好学,可这不是条正道。

    还有你,小白,我说了多少次,书中不止有风花雪月,更有人间春秋。你就仗着文学课上夫子、先生们对你大加推崇,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今日居然还带着堂兄弟他们跑到外头,你还不知错?”

    二白对着吼了起来:“可先生讲的我都会了,从小就听哥哥和阿玛探讨过,师傅课上讲的还没有哥哥说的透彻,那我又何必浪费那个时间?”

    这话把小明夸了又夸,也尽显二白自己的才华,小明一时又被堵上了。

    周伊想了想,如今宫里头确实女子是不能入学,也是先前苏苏自己日免把自己教得太好,她善音律、喜舞姿,这女红一道不适应,可后头多少个格格就等着进献自己做好的绣花样子和成品给她挑。

    苏苏最头疼的便是背书,周伊便没认真往这一道去,按照苏苏的规划,她就是当一辈子的富贵闲人,做紫禁城中那道最美的符号,而不是某个人、某个家族的附属品,自在一生。

    等苏苏大了,便能选些自己看得顺眼的小辈,好生栽培,也不怕老来没人做伴。

    什么清朝公主需要远嫁和亲的规矩,她相信自己就算遇到,不说阿玛额涅肯定冲在她的前头,真的到了自己身上,她能解决的办法太多,到时候的苦恼肯定是不知道选哪个办法而不是没有办法。

    若说苏苏是朵温室娇养的美人花,换到福福身上,她就是个在家呆不住的孙大圣,把人拘着是会出事的。

    看看周伊怀着福福,那时总会“犯病”想往外跑便可知。

    小明志在帝王之术,在上书房确实能一展所长,如何纳人、御下和搏出头,都能在宫里得到很好的锻炼。

    但二白就不一样,他是个不拘小节、鹤立鸡群的才子,云游四方、结交天下名士才是他的归途。

    简单来说,后面这两只是必须得放出去的,宫里就没有属于他们的那片天,可如今他们才四岁,放是不可能真的放的。

    行,那就在家里开个幼儿园吧。

    “好了,福福你想给哥哥当侍卫是假,想出去闯荡是真,若是额涅给弄个更好玩的,你去吗?”

    福福点头:“去”

    于是苏苏就把福福带去梳洗,这一看就是在外面跑了半天的,难怪小明又气又急。

    “至于小白,你进宫容易,但出宫得让阿玛报给皇玛法才行。这几日你就当是最后在上书房的日子,和小伙伴们好好告别,可以吗?”

    二白当下就产生了不舍,让他天没亮就每天爬起来去进学听那些他早就知道的学识,他还真不肯。

    但要是说就剩这么几天能和上书房里的堂兄弟玩耍的日子,他还真就舍不得。

    文人重情义,大抵如此。

    “小白听额涅的。”说着也跟着嬷嬷们下去了。

    又搞定了一个,周伊这才转向小明:“辛苦哥哥了。额涅要跟小明说一声谢谢。你对弟弟妹妹一向尽心,把他们照顾得很好,为阿玛和额涅省了很多功夫。”

    小明一下就脸红了。

    他是极端骄傲和自负的人,别人的夸奖他向来都觉得是客套。

    唯独家里父母的夸奖,一向真诚,照顾弟弟妹妹是他的本分,今儿个他们闯祸,反而受到额涅的夸奖,小明觉得自己名不副实。

    周伊按下急着要否认的小明:“不过你也知道,你和苏苏选的都是所谓的正道,一路受吹捧和称赞长大。福福和小白当然也受吹捧,但他们的路和你毕竟不同。”

    小明当即明白:“福福不适合每天往外跑,小白不适合每天去上书房。”

    “对,若是额涅想在家里为他们单独开课,小明有何建议?”

    说到这个,小明当即露出一个微笑,志在必得:“额涅放心交给我。”

    周伊其实还想和四爷先商量来着,看着小明意味深长的表情,她突然想为两位不知哥哥“手段”的弟弟妹妹祈祷,希望他们好好珍惜剩下的轻松日子。

    “好,那你也下去梳洗,早些到前头一进院子用膳。”

    “是,额涅。”

    周伊看了一眼已然全黑的天色,见院子外也没有来人的痕迹。

    康熙四十二年开春,便迎来了雨雪大寒之灾,四爷身在户部,急银子急粮草急得人都上了火,连日都没能按时回来。

    她摸了摸肚子,这一胎倒是给忙碌的四爷极大的安慰。

    但见郎君每日辛劳,她也不能不心疼。

    这五年来,四爷颇有建树,但也耐不住康熙爷愈老愈要花钱享受的心,加上多年下来欠的各种人情债,皇亲京官们就算不缺钱,也没一个不往户部借银的。

    这四爷赚进来了也不能瞒着,往上报怕又是一场空,索性他便做了两套账。

    这灾难一发生,该让平日里“剥削受益”的豪绅县官捐的钱财也不能少,这不又得运筹帷幄想法子从他们口袋掏出银子救百姓于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