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55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55节

    第64章 县令换人了

    东西自然是让人送走了,读书人是不会当客人的面,轻点礼物的,除非是十分亲近的人,否则都要端着架子。

    古代读书人的风骨,不是闹着玩的,一点不合时宜的举动,都有可能造成名声受损。

    所以温润只是一个人进入了房屋里,跟来的人自然是有人接待了。

    吴山长会客的地方,就是他们家的一进院落的正房,而西厢房就是他的书房。

    温润是直接去的书房,没有去客厅。

    “老爷,温老爷来了。”吴山长家的仆役可不少。

    有门房,就刚才那个中年男人,还有伺候老爷少爷的小厮,长随,后头还有厨娘,婆子,丫鬟等等。

    吴山长的家,是一个三大进宅院,带着两个跨院和一个马棚子的格局,在县城里是数一数二的豪宅。

    绝对是个生活质量很高的古代举人老爷啦。

    温润不行,他家里人手其实都没全乎,只是他觉得这些人够用了,就没再张罗。

    再说了,他还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呢。

    书房里就两个人在,吴山长,跟许攸。

    温润进来之后,就先给吴山长拜年:“新春大吉,万事如意。”

    这八个字,他琢磨了一路,其实新年的吉祥话很多,可怎么说才能让人听的开心,极有讲究。

    温润选择这八个字,平淡无奇,又让人挑不出来毛病,挺好。

    果然,吴山长摸着胡子点点头:“好,新春大吉,你来的正好,过来跟许攸拜个年,你们都认识。”

    “悠然兄,大吉大利,万事如意!”温润笑着先给许攸见了礼。

    许攸年纪比他大三岁呢,虽然功名没他高,但是俩人算是同窗,又是旧相识。

    加上他们家也有点小买卖,虽然是挂在许攸娘亲的名下,但是说句“大吉大利”还是很合适的。

    “如玉兄,也祝你大吉大利,万事顺意!”许攸哭笑不得的道:“我本打算初十的时候,驱车去你家拜年的,结果你来了县城。”

    “我这是头一年在老王家过,来给您拜年晚了点,顺便来县城,也带着孩子们来走走看看。”温润道:“以往总觉得没时间看书,现在我有的是时间啦!”

    其实就是表示,他没有往上考的意思了。

    他也就止步于举人这个阶段啦!

    往上考的话,他姓氏那一栏,怎么填?

    也怪不得原主被活活的憋屈死,这对于一个真正的古代读书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吴山长跟许攸也知道温润是什么意思,便不再继续下去,而是另起了话题,而且一上来就是个爆料:“县令换人了。”

    “啊?”温润果然惊讶了,他都没来得及端起小厮给他上的那碗茶,喝一口,就差点蹦起来:“什么时候的事情啊?我都不知道。”

    他还给县令大人准备了礼物,说实话,比给吴山长的都贵一些。

    毕竟是给当官的送礼,跟给当校长的送礼是不一样的。

    都是特意准备的厚礼呢。

    结果,县令换人了?

    “是在小年之前就有了苗头,后来来了个官员,是巡按大人,除了来罢免县令大人,还为了给军中采购一些粮草,后来被风雪阻隔了几日,走的时候很是匆忙,加上那个时候,是风雪大,年关又到了,你呢,也不来县城,就没人跟你说。”吴山长道:“再说了,那县令大人,也不是个好东西,要走了还装模作样,瞒着我们不说,想收点年礼呢!结果被巡按大人押走了。”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莲花坳太偏僻了。

    没事儿谁会在风雪天,去特意告诉温润一声,县令换人了呢?

    加上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谈论此事,虽然县令大人走的突兀,但是李县丞还在,过年又是封印的日子,衙门不办公的,故而这事儿,就动静小的可怜啦。

    县令大人走的悄无声息,连个送行的都没有,就被巡按大人给带走了,全家都走了,包括毛师爷在内。

    因为毛师爷是县令大人聘来给他当助手的师爷。

    还有其它的师爷们,也都跟着一起离开了,据说县令大人到任的时候,那是轰轰烈烈啊,县中乡绅大户们,都是摆了几天酒席的,而上一任县令大人离任的时候,也是热热闹闹。

    因为上一任县令大人,在本地当了二十年县令,是退休回老家去的,二十年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不管怎么说,人家来的时候也很轰动,走的时候热闹。

    甚至要有点依依不舍,毕竟据说那一任县令是个老好人。

    这位虽然不是什么老好人,可也算是个好的官员吧,哪怕他有个不争气的小舅子,可对不起的只有温润一个人,还给隐瞒了下来,但是对整个县的百姓们来说,只要不是刮地三尺,敲骨吸髓的贪官,都是好人。

    结果这位走的,不仅快,还很安静,简直是悄无声息啊!

    温润想了想,就乐了:“走了也好,免得以后找我麻烦。”

    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挣。

    温润这功名,虽然是自己的,可终究是有那么一段经历,万一这事儿平静了几年,县令大人再给他来个秋收算账,他也怕啊!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真要动了心眼子报复他,温润自己觉得应该能应付,但也肯定消耗他的精力,何况他这也是拖家带口。

    县令换人了,也挺好。

    “不会,大人们都心胸宽广。”吴山长一直以为,报喜的没上门,是因为温润换了户籍和地址。

    这种事情虽然很少发生,但不代表没有发生过。

    差役,也是“役”,对于吴山长来说,都是一样的,看不上眼的人。

    觉得他们蠢笨,无知,又小人行径。

    根本没多想,这内里可能有别的原因。

    “您老说的是。”温润不打算多说,但是听吴山长这意思,县令大人不是被罢官免职,就是降级处理了,不管怎么看,以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这辈子八成都回不到永宁县了。

    不是八成,九成九的可能!

    古代连出个远门都诸多不便,何况是在职的官员了,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定,官员不能在官员出身的户籍本地为官,也就是家乡当官,要在异地为官。

    这种制度,就是“回避制度”。

    古代不像现代,这个时候宗族啊,乡情啊,都非常的浓郁,因为他们几乎世世代代都在一个地方居住,所以朝廷在任用官员时,为防止徇私舞弊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性措施。

    要求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科场回避,诉讼回避等等。

    说法很多,并非是你给钱买个官儿,就完事了的,买官还大有讲究呢。

    何况是真的手握实权的官员了。

    “新上任的县令大人,据说要过了正月才能上任,但是府城驿馆那边来了消息,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要在府城举办一个文会,要各个县去几个人凑个热闹,我们这里就想着,举办个年会,看看谁去合适?”吴山长摸着胡子,悠然神往的道:“文会也就府城那边热闹一些,咱们这里是举办不上的,每年也就趁着过年的时候,凑在一起过个年会。”

    文会起码要有文人雅士参与,文人有,但是永宁县是真的没有雅士。

    勉强吃饱肚子的平民百姓们,哪儿有时间去“雅”啊?

    县城就那么几家大户,还有各个村子里的几个富户,就没别人了。

    文人好培养,雅士就难了。

    所以吴山长才会羡慕府城的人,可以举办文会。

    但凡是上了岁数的读书人,知道自己进益无望,多半会羡慕那些闲云野鹤一般的名人雅士。

    可惜的是,吴山长也不是什么名人雅士。

    最多算是一个山长,他还是县城里的“教谕”呢。

    要不然,他也不会当上这个山长。

    所谓的“教谕”,其实就是负责县学书院,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另设训导数人,也就是那俩先生,他们就是“训导”,官面上不能叫“先生”,但实际上,学生们就喊先生。

    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而嘱托则是约聘教员。

    县学书院里没有约聘教员,因为没那么多学生要教。

    只有三位先生在,人手足够用了。

    府学那边也有书院,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学官与诉讼无关,以“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命,就是所谓的“清贵官员”,也就是清流。

    且这样的书院,授课以孔孟学说为主,所以称为“儒学”,分府、厅、州、县四级,供生员读书,多系官办。

    私办的现在都少见了,只有那些大的书院,有本地豪族富商支持,且有办学多年的经验,才会被朝廷承认,比如四大书院,八大族学等等。

    教谕是正八品的官职,可惜的是,这个官职什么都干不了,只能教书育人。

    “文会现在离我们太远了,还是先看看年会再说吧!”许攸道:“我们可以在年会上提出来,谁有时间就去,别挑三拣四的了,山长,咱们这里,能去的人少。”

    吴山长叹了口气:“是啊,能去的人少。”

    今年又不是乡试之年,,明年才是呢!

    “要我说啊,不如不去,在家好好地读书,明年是乡试之年,要是真的想去,明年去呗!在那里也能以文会友,看看其他县的考生,交流一下读书心得。”温润在原主的记忆里,没有发现什么文会的记忆。

    但是年会有过几次,但都不是很清晰,因为原主的性格十分内向且老实,在书院里并不凸出,只是学习好而已。

    “你说的也对,但是这个机会,万一有人想去呢?”吴山长道:“还是年会上再谈此事吧。”

    刚说到这里,又有人来了。

    看来吴山长这里今天可热闹啦。

    来的都是书院里的学生们,以及两位先生。

    大家见面就是寒暄,聊天,谈论书本上的一些知识。

    温润也是举人了,故而有两个秀才跟着许攸围着他,讨论乡试的问题。

    还有几个人在旁听,温润也大方地跟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

    他身边的许攸,看了看那边大声说话的几个人,小声的道:“虽然说,山长跟两位先生都是举人,但是他们都考过好久了,很多东西,都不如你知道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