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秦嬴鱼在线阅读 - 大秦嬴鱼 第167节

大秦嬴鱼 第167节

    楚国的霸主楚庄王曾经提出武有七德,春申君,你知道是哪七德吗?

    禁暴、戢(ji)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你楚国出兵攻打我秦国河内,到底符合这七德当中的哪一德呢?

    禁暴,是制止暴力的意思。戢兵,是防止战争的意思。魏国、楚国联军主动攻打秦国,主动挑起战争,扰乱我河内百姓的安定生活秩序,是在禁止暴力吗?是防止战争吗?不是在主动攻战,施暴他国百姓吗?

    保大,保障强大的意思。定功,巩固

    胜利的意思。这两条,就更无从说起了,秦国并没有攻打楚国啊,你楚国迫不及待的出兵,是不是太看得起自己,自己向秦国找存在感来了?

    至于安民、和众、丰财,稳定社会、团结人民、发展经济,那就更不沾边了,楚国发动十万大军,让楚国的百姓家中父母没有了儿l子、妻子没有了丈夫、孩子没有了父亲,楚国的田地里一片荒芜,无人耕种,百姓凄苦,经济凋落,庶人怨言载道......

    这就是楚国的仁义之师吗?

    春申君,如果这就是你口中楚国的仁义之师,那不得不说,你这是将书读窄了啊,你要是将此番话说给平原君、信陵君、安平君这些当世公子们听,怕不是要遭到取笑?

    黄歇:老子这话是说给你个女娘听的,跟当世公子们交谈,本君聪明着呢!

    黄歇被秀了一脸楚庄王的用兵思想,颇有些瞠目结舌一言难尽。

    楚庄王争霸时代,离现在都多少年了?

    至少百五十年了,时代变迁,秦国都已经走出函谷关争霸天下了,那个时候,和现在还一样吗?

    你个女娘偷换概念,忒胡搅蛮缠。

    轻敌,兵之大忌。

    从进门认出蒙嫣和的那一瞬间,黄歇其实就已经在此次出使秦军营的谈判中落于下风了。

    对黄歇退兵的请求,蒙嫣和都没用她手底下的辨士,自己或三言两语简短批判,或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的正反向论证,都能信手拈来,充分展示自己深且广的学识。

    在她还十来岁的年纪,就能在秦鱼初为栎阳令的堂议上与法家弟子辩论如何判决民案而不落下风,如今她修兵尽十年,一朝用处,已见效果。

    春申君黄歇铩羽而归。

    蒙嫣和铁了心的不退兵,黄歇无法,只能启程去见蒙骜,企图说服蒙骜这个主将退兵,这样蒙嫣和所带领的一万先锋军就不得不撤军了。

    蒙骜只丢给黄歇一句话:“我秦国此次攻楚,乃是为我秦国河内讨公道来了,如果楚国不从河内撤兵,我秦国五万大军,将会兵临郢陈,我秦国,就是战死最后一个兵卒,也要与楚国一较高下。”

    蒙嫣和作为女儿l还能具有君子风范和风细雨绵里藏针的与你辩论一番,到了老子蒙骜这

    里,言简意赅,直接放言威胁,不服就打,秦国何曾怕过你楚国吗?!

    治理国家是一个过程。

    秦鱼在秦国经营十年,如今才能有底气同时与三国开战,为了拉拢齐国,还不得不交出去诸如烧瓷、烧琉璃、水磨纺织等技术机密。

    黄歇成为楚国的令尹才几年?楚国在他手里,能维持稳定不下滑已经算他执政成功了,此时的楚国,除了联合其他国家打打擦边球,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力气来与秦国硬刚。

    而且,在国都附近开战,若是打赢了还好说,若是打输了,难道楚国要再一次迁都吗?

    黄歇是不想认怂的,他在秦国的时候,已经认过一回怂了,但形势逼人,逼的他左右摇摆,在从河内撤军和不撤军之间犹豫不定。

    黄歇将楚国现在的处境一言一语的都说给楚王听,楚王只思考了一瞬,就决定退兵。

    他原本就不想与秦国打,历史上楚王发兵十万与魏国联军去解赵国邯郸之围,是因为发生了“毛遂自荐”的故事,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拔剑走向楚王以“血溅五步”为要挟逼迫楚王,楚王才不得不出兵的。

    现在的楚王仍旧是不想出兵攻秦的,是因为令尹黄歇掌管着楚国的军政大权,是黄歇在他耳边一直说三国合纵抗秦他才答应出兵的,如今眼见秦军势不可挡,当然要撤兵保存实力了。

    但楚王有一个要求:“秦军要先退兵至汝水入淮之处,楚国才会发王令召回楚国大军。”他是怕秦国反悔。

    还不等楚使从秦军营那里得到答复,魏楚联军兵败的消息就传回郢陈,传消息回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此次楚军大将景阳的庶弟景淬。

    景淬详细描述了秦国在战场上可怕的战斗力,楚国十万大军损失惨重,需要楚国派遣援军去支援。

    支援?

    楚国拿什么去支援?!

    如今楚国所有的军队,无论是已经驻扎在国都之外的,还是正在向国都赶来的路上的,楚军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卫国都不被秦军攻破,楚国哪有多余的军队去支援河内?

    就是有,楚王也不想再继续派兵支援了。

    楚王都没有去看黄歇,更不要蒙骜退至淮水再撤军河内了,他直接对景淬下令道:“撤军

    !楚国将不会再向河内战场增发一兵一卒,让景阳即可带军回楚!”

    景淬被楚王的激烈表现惊的楞了一下,才领命而去。

    景姓氏楚国的大姓,在王宫中不缺少拥护者和交好的宫侍,所以,还没等他走出楚王宫,景淬就明了了近期楚国发生的大事。

    蒙嫣和那女人,竟然带着越人攻打到上蔡了!

    去年南越叛乱,楚王让景氏出兵南下平叛,恰巧就是景淬领军去的,他领兵来到大江北岸大半年,连一次正经的正面交锋都没打过一次,尽跟蒙嫣和那女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景淬最后没有耐心,又见这些越人人少,不敢北上,自觉不会对楚国腹地产生多大的影响,就随便砍了几个人头,虚报了军功数目,领兵回自家封地去了。

    可是现在,蒙嫣和竟然带着这些越人和秦军会和,一同打到楚国腹地逼近王都来了,景淬心中害怕,他怕楚王发现秦军中的越人军队,治他谎报“已经平叛越人”的军情之罪,便迅速带着王令朝河内出发,给大将景阳回复王令之后,就找了个理由离开军营,逃亡去了。

    等蒙骜收到楚国已经退兵河内的消息之后,蒙骜也不再恋战,信守承诺,带着五万大军撤回了秦国境内。

    楚国撤军,魏国增兵了。

    魏楚联军战败,联军暂撤军十里,分别向各自国家送信请求支援。

    魏国距离近,魏国最先的得到战报。

    魏王大惊,召来信陵君问计,如今要该如何是好。

    魏无忌请求亲自出战,将秦军先赶回大河以北的河内,然后再和赵军取得联系,再谋下一步攻秦计划。

    就是这个时候,魏无忌的门客匆匆来报,说是蒙骜领军五万,已经陈兵上蔡,威逼楚国的国都郢陈了。

    魏无忌知道,楚国联军不可靠了,说不定楚王会撤回楚军,他加紧了增兵的进度,一定要赶在楚王撤军的王令到达之前,带着援军进发河内。

    他怕若是晚了一步,等魏王听到楚国撤军的消息之后,觉着孤立无援,连援军都不增派了,若是如此,秦国岂不是会得寸进尺,继续攻打魏国的土地?

    魏国增兵虽快,但其结果并不如意,因为等魏无忌带领援军到达桂陵的时候,遭遇了从

    陶郡而来的两万秦骑军突袭。

    秦骑兵冲破了援军的队形,其中以一位年轻小将最为勇猛,打马持枪跑过魏无忌的战车的时候,一枪差点扫掉魏无忌头上的盔甲,着实险象环生。

    因为魏无忌带领的援军足有十万,秦骑兵却只有两万,双方军队人数悬殊,所以秦骑兵只是打了一场突袭骚扰战之后,就骑着马一溜烟的跑了。

    魏无忌手下的门客之一给魏无忌谏言道:“秦骑兵如此迅捷来去如风,目的不是杀敌,而是疲敌。”

    魏无忌忙问计:“这可如何是好?”

    疲敌,就是让敌人不得安生,不能好好休息,无限度的丧失战斗力。

    他带领的这十万大军,若是等到战场的时候是一支疲劳不堪的军队,又如何增援攻秦的大军呢?

    对如何解决秦骑兵时不时的骚扰,魏无忌的门客们也无计可施,有的甚至感慨:“若是有赵骑兵在此就好了,赵国骑兵强大到能打败北方的匈奴,和秦骑兵对上,或许有一战之力。”

    魏无忌只能叹道:“只希望赵军能尽快出兵吧。”

    魏无忌自然是知道赵国没有出兵的,但他只是以为赵国在经历的长平之战之后,征兵艰难,才会到现在都没有出兵与联军南北夹击攻秦的,但实际上,魏无忌不知道,此时的赵国,即使还有兵力,恐怕也不能投放到秦、魏、楚战场了。

    因为,北方的秦军,联合匈奴扣关了。

    所谓的合纵连横,就是有利益的时候联合,没利益的时候攻伐。

    既然秦、魏、楚三国征战已经打响了,那么北面的秦军也不再撵着匈奴跑,而是主动找到匈奴王的王帐,以提供盐和一定数量的铁锅作为连横诚意,一起去攻打赵国的雁门关。

    匈奴提出将铁锅换成马镫,否则就不和秦军连横。

    图:......这匈奴王还挺有眼光,知道什么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好在,完廪将军给的下限就是一定数量的马镫,是他自己将原本的马镫,换为了铁锅而已。

    图故作挣扎的考虑了许久,才提出秦国只能给匈奴骑兵两千马镫,再多就没有了。

    匈奴王还想据理力争想要更多的马镫,两千够做什么的?他的卫队都武装不起来呢,但图在这方面

    非常硬气,表示即便不连横匈奴,秦骑兵也不怕攻不破雁门关,之所以来找匈奴王结盟,只是秦国不想腹背受敌而已。

    但如果匈奴王不同意,想要在秦军攻打雁门的时候从背面攻打秦军,秦军也不怕两面作战。

    秦军同时与赵军和匈奴作战,不过是损失多一些,等秦国攻破赵国,一定会抽出余力来反攻匈奴。

    以前秦骑兵与匈奴交战,多以驱赶占领放牧的地盘为主,若是秦骑兵打算和匈奴正式开战,那可就是不死不休了!

    匈奴王受到了威胁。

    匈奴王很愤怒。

    匈奴王最后不得不答应了秦国的连横。

    原因很简单,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匈奴跟赵国有感情吗?

    如果有的话,那也是你杀我我杀你的死仇,匈奴为什么要趁着秦国攻赵的时候去攻打秦国?

    这不是帮助赵国吗,匈奴王脑袋被马蹄子踢了才会做这样的事。

    既然不帮赵国,那么帮助秦国攻打赵国,就很有必要了,而且,还有好处拿。

    秦人说话是真的不客气,但东西也是真的好,说给多少就给多少,都不掺杂半点水分的。

    所以,当赵王听说魏楚联军已经集结完成,准备攻秦的时候,他也开始从各地调取能调取的最后的赵军卒,尤其以北方靠近雁门代地为主,那里的军卒在长平之战中基本上没有损失,赵王就打算将他们用在这个时候。

    还没等大军集结完成,新的军报传回邯郸,秦骑兵联合匈奴,扣关雁门。

    赵王后背都给吓出了一身冷汗,他重新下令,让正在往邯郸集结的赵军卒调转方向,直接去雁门增援,务必要牢牢守住雁门关,不能让一个下匈奴人和秦人从雁门关进入赵国腹地。

    只要赵军被钳制住在雁门,没有兵力去攻打河内,秦军连横匈奴的目的就算是达成了。

    秦国竟然敢同时在北方的雁门、南方的上蔡、中部的河内同时用兵,而且还都是半碾压式的迅速取得胜利,这样的战绩,不由让天下侧目,恍然发觉,秦国什么时候,已经变的这么强大了吗?!

    第157章 历史(霸王加更 3)

    魏无忌带着被骚然的疲惫不堪的援军到达平阳南郊外与魏军合军的时候,楚军早就撤离干净了。

    撤离的楚军其实也没得到多少好处,等路过煮枣的时候,同样遇到了陶郡秦军的突袭,楚军与秦军在魏国境内展开一场大战。

    楚军发现,陶郡的秦军铠甲和刀戈虽然装备比他们精良,但之前在战场上见到的那种可怕的战车没有出现,出现的数量可观的骑兵马脖子上也没有装备铠甲。

    景阳得到斥候兵的汇报之后,当机立断展开军阵,利用楚国修修补补还能用的战车与秦军展开一场遭遇战。

    景阳所率领的楚军在秦、魏、楚战场上损失了两万多,剩下能战斗的兵力有八万,而从陶郡而来突袭楚军的秦军只有五万,虽然有骑兵可以左右支应,冲散楚徒兵,但楚军人数多出了三万的悬殊,一时间秦楚交战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