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在线阅读 - 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 第73节

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 第73节

    缓一缓,看看京城局势,新皇帝施政手段,能不能坐得稳江山,不出“头一科进士”的风头。

    曹延轩停下脚步,略带无奈地拍拍对方肩膀,“我倒不是什么,魄力。我就是想,我已而立之年,日日这么耗着,没意思。”

    “再说,也不一定考的中。”他笑一笑,露出无可奈何的神色,“到时候,在京城待个一年半载,少不了回来投奔你这位状元郎。”

    昔日状元郎、今日族学先生曹慎呵呵大笑,朝他双手一揖,“一言为定,到时候跟着我教书判考卷,逍遥得很。孔子曰有教无类,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吾之幸也....”

    康庆元年三月十二日清晨,西府大门敞开,两辆宽敞坚固的马车当先驶出,四辆略小些的马车跟着,之后是运箱笼的车子,由十来位护卫前后围着,向金陵城东门驶去。

    车里没外人,纪慕云小心翼翼地掀起青布帘子一角,房屋和行人只一晃就朝后不见了,媛姐儿也从另一边车窗往回望。

    昱哥儿没坐过马车,东张西望地,上来就够案几上的茶盅,吕妈妈和媛姐儿身边的夏竹忙握住他的小手。

    车厢摇晃,做针线、看书是不行的,纪慕云搂着儿子,从案几抽屉拿出一叠牌,“我们打叶子牌吧?”

    夏竹笑道:“姨娘平日不打牌,想不到,也是惦记玩的。”纪慕云笑道:“我打牌那点道行,也就够对付对付你这样的小姑娘。”夏竹恭维:“姨娘也是小姑娘嘛。”

    吕妈妈张开胳膊,去接昱哥儿,“你们玩,我和十五少爷看牌,好不好?”

    媛姐儿却冒出一句“困了”,就挪一挪身子,靠在马车侧壁闭上眼睛。

    夏竹收回目光,对两人歉疚地笑一笑。

    和于姨娘分开,心里很不好受吧?昨晚媛姐儿必然没有睡好。纪慕云想起自己早逝的母亲,一时间也有些黯然。

    叶子牌是玩不成了,三人打络子的打络子,哄孩子的哄孩子。有活力十足的昱哥儿,车厢里安静不下来,纪慕云看看一声不吭的媛姐儿,在另一旁低声讲些路上的事:“先到镇江,再坐船去京城。”

    夏竹把媛姐儿照顾的周全,却也是十六七岁的少女,天真地问:“姨娘姨娘,为什么去镇江啊?”

    纪慕云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案几随手画一条曲线,在尽头标上“金”,另一端写个“京”字,“从金陵到京城,骑马过去久得很,路上颠簸风尘,一般人会生病的。前朝便修了一条运河,南到浙江宁波,北到京城,像我们这次,坐船就过去了。不过,金陵离这条河很远,我们得先去镇江。”

    夏竹听得津津有味,“姨娘,这条河叫什么河?”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听姨母说起,笑道,“京杭大运河。”

    金陵到镇江九十公里,一日便过去了。午间车队停下来,让马儿略微歇息,众人围着车子吃午饭。

    厨房做了夹肉烧饼、肉包子和葱油花卷,双翠阁冬天腌了酱菜,刚好现在吃,绿芳提了一把大肚子铜壶,挨个给人斟绿豆汤。

    昱哥儿大口大口吃肉包子,纪慕云斯斯文文地拿起一个平日很少吃的夹肉烧饼,对面啃糖糕的菊香忽然露出震惊的神情。

    她好奇地顺着后者视线望过去,见不远处,一个额头有胎记的护卫把大葱蘸酱和肥肉一股脑儿裹进烙饼,大嘴一张咔嚓一声,小孩腰那么粗的肉饼就少了半截。

    纪慕云噗嗤笑了,曹延轩端着茶盅望过来,她低声说“听说,地主家雇长工,也是要考试的,谁大饼馒头吃得多,谁就有力气。”

    曹延轩笑着点点她。

    傍晚时分,车队停在镇江码头,大管家已经等在这里。

    一艘平头方尾的沙船泊在岸边,桅杆高耸,船舱分两层,最上面建着一间小小的屋子,远远望去,像一只驮着房屋的巨龟。

    空气中夹杂着水汽,纪慕云深深呼吸,心里酸涩:九年前,她就是从这里回到家乡的。

    舢板很快架了起来,仆妇把一只只标着“曹府”的箱笼抬上沙船,周红坤扶着,把纪慕云、媛姐儿昱哥儿一一送上船去。

    等护卫也陆续上船,曹延轩和大管家说了片刻,便带着宝哥儿登上沙船。

    岸上看不出,上了船才发觉,这艘沙船大的出奇,夹板光滑,首尾宽阔,栏杆高及成年人胸口,看起来八成新,相比之下,岸上的马儿和车子又小了许多。

    “进屋吧。”曹延轩紧紧牵着宝哥儿的手,“马上开船了。”

    按照周红坤指的,纪慕云带着昱哥儿进了一间位于底层的舱房,旁边一间给她的丫鬟,再过去是媛姐儿。

    里面呈长方形,干干净净地,有一张四仙桌和两把椅子,一架小小的屏风,窗子开在门边,靠墙有黑漆柜子和一张挂着官绿幔帐的睡床。

    看得出,这船是专门接送往来客商的客船。

    纪慕云便吩咐:“我和昱哥儿一屋,绿芳跟着,妈妈带着孙氏在隔壁吧,其余人听周管家安排。将就几日就到了。”

    众人应了,把常用的茶具、靠垫、花瓶摆放起来,不多时,菊香从外面兴冲冲进来,“姨娘,我们三个在楼上”又朝另一边努努嘴,小小声说“程妈妈。”

    程妈妈是服侍宝哥儿的,这么说,另一边便是曹延轩了。

    正想着,忽悠一下,整间舱房摇了摇,就像巨龟抖一抖身体,缓缓动起来了。

    “坐船喽。”纪慕云兴奋地抱起儿子,使劲儿亲一口,“娘亲六岁坐船,你才不到三岁,就坐过大船、见到大河、又要去京城喽。”

    又过一时,曹延轩进来看看,皱眉道:“这么狭小。上游漕帮不知犯了什么病,平日十艘船,只放三艘出来,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船了。”

    漕帮在京杭大运河做生意,整条河除了官府之外,便是漕帮称王,势力不可谓不大。何况,如今必有不少像曹延轩一样的,急急赶去京城。

    能做到一定规模的生意,背后定有官府势力,纪慕云心想,漕帮所为大概和朝廷有关?

    “这就很好。”她给曹延轩端一杯新砌的茶,“行车走马,肯定没有家里舒服,以后说起来,还长见识了呢。”

    曹延轩这才有了点笑意,抱着昱哥儿掂了掂,“走,看你哥哥去。”

    曹延轩和宝哥儿的住处靠近船头,和纪慕云的住处隔一间舱房,不用说,是给仆妇的。一进舱房,纪慕云就发现此处宽敞豁亮,足足她的屋子一间半那么大,靠墙一张八仙桌,贵妃榻、多宝阁、书案一应俱全,落地罩和屏风另一边是卧房,自然是船上的正房了。

    宝哥儿也是第一回 乘船,正好奇地满屋转悠,过来就揉昱哥儿脑袋,兄弟俩去看椅子:“你看这个!”

    椅子是船上定制的,比太师椅椅背矮,比玫瑰椅扶手高,略有些别扭。昱哥儿上来就推,推不动,使出浑身力气继续推,那椅子依然不动地方,就有点急眼:“宝~”

    他已经能准确地喊出哥哥的名字了。

    宝哥儿捧着肚子“哈哈哈哈”,蹲下指着椅脚,告诉弟弟“这里的桌椅床榻都是钉在船板上的,要不然,船一开,满地跑怎么办?”

    昱哥儿咧着嘴哈哈笑。

    时候不早,另一边曹延轩笑了一会,把一天的疲惫解了大半,便吩咐下人“叫六小姐过来,开饭了。”

    不一会儿,媛姐儿进了门。她换了衣裳,也洗过脸、敷了粉,却依旧萎靡不振,两个大大的黑眼圈。

    曹延轩便问:“起得太早?”媛姐儿低着头:“昨晚睡得迟了。”曹延轩没再吭声。

    饭菜一样样摆上来,除了一道软炸里脊和一碟蒜蓉青菜,芙蓉鱼片、油爆大虾、红烧鲤鱼、辣炒河鲜、鲜鱼豆腐汤,都是水上的东西,厨子就近取材,倒也省事。

    昱哥儿平日跟着大人吃饭,今日坐了一天马车,不能出去玩耍,在车厢里可劲儿折腾,纪慕云只好拿点心零嘴对付他,现下小肚子鼓鼓的。

    “什么也吃不下。”纪慕云笑道,“明早再吃吧。”

    曹延轩看看桌案,随口道“那你也吃吧,省得回去折腾。”

    纪慕云惊讶地望着他:平日归平日,今日宝哥儿媛姐儿在....

    宝哥儿年纪小,却没了母亲,隐隐约约听舅母、姐姐唠叨,对这方面的事比较敏感,惊愕地望一眼父亲。

    媛姐儿也睁大眼睛,心里却没太惊讶:父亲连外院书房的东西都搬进双翠阁,对纪姨娘的宠爱、信任可想而知。可,父亲是重规矩的人,纪姨娘再好,也只是妾室,就算太太不在,同桌而食也不大妥当。

    侍立在屋角的程妈妈眼角眉梢都没动一下。

    众目睽睽之下,曹延轩略有些不自在,可他是一家之主,话已出口,便不想更改:“船上这么点地方。”

    说着,便坐到桌边。

    媛姐儿便哄了昱哥儿两句,坐到父亲侧面,宝哥儿毕竟是男孩子,心胸开阔,平日和纪慕云也相熟,也就不当回事。

    当着众人的面,纪慕云没吭声,轻轻福了福,小心地坐到媛姐儿身旁。

    除了和蓉妞儿玩耍的昱哥儿不时发出笑声,一顿饭吃得安安静静。

    喝茶的时候,曹延轩说:“明日若是顺利,便到了苏州。宝哥儿可知道,苏州有什么好东西?”

    宝哥儿便答:“上回姐夫带了荷花糕回来。”他笑一笑,“回来的时候若是有空,在苏杭停一停,见识见识。”又看看儿女,“可知道苏州的诗句?”

    媛姐儿像是一时想不出,宝哥儿脱口而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曹延轩失笑,夸赞儿子“学得不错。”

    曹延轩又考较儿女,“京城那边,有几位兄弟姐妹?”

    宝哥儿是背过家谱的,张口变答:“有大伯父家的涟大哥,六伯父家的博七哥,齐八哥。”媛姐儿也答:“有一位玉姐姐,排行第五,已经成了亲,另有一位琳妹妹,今年十二岁,排行第七。”

    曹延轩满意地点点头。

    闲话片刻,人人疲乏,也就各回各屋歇了。

    舱房虽小,熄了灯、熏了香、歇在帐子里,和平日也就没太大区别了。

    昱哥儿在身边睡得香甜,纪慕云提醒自己,明日清早吃过饭,再去曹延轩的舱房;算了,让孙氏带着昱哥儿过去,自己就在屋里收拾东西好了。

    第二日清早,沙船如期停泊在苏州码头,岸上人来人往,叫卖、喧闹、吆喝声不绝于耳,好一座繁华城市,船上的人却顾不上“上岸长见识”,更没人搭理“谁和谁吃饭”的问题了:

    媛姐儿病了,脸色蜡黄,脸庞浮肿,吐得昏天黑地,昨日吃进去的饭食一点没剩,站都站不起来。

    不用问,晕船了。

    谢宝坤家的忙忙送来清凉油、药丸子,用生姜熬了汤,又送了陈醋,媛姐儿勉强吃了,病恹恹地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又吐了。

    曹延轩关切道:“仰卧着,不要动,不要想这件事。”媛姐儿点点头,用帕子捂着嘴面朝里床:“爹爹,您带着弟弟出去吧,别,别在这里。”

    她怕过了病气,亦怕恶心到了父亲。

    小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曹延轩叹气,想起只大一、两岁的珍姐儿。

    纪慕云知道了,就把昱哥儿托给吕妈妈和孙氏,时时到隔壁陪着媛姐儿。她的经历可比府门都没出过的媛姐儿丰富多了,随便改一改,讲些故事,就把媛姐儿和屋里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谢宝坤家的和船上打过招呼,饭食少了些鱼,多了馒头肉干腌菜--日渐炎热的缘故,青菜不好存放,船上带的很少。

    媛姐儿还没好利索,当天傍晚,宝哥儿探望过姐姐,出门就对着江面呕吐起来,把鞋都沾脏了。

    这一下,曹延轩在正屋照顾病歪歪的儿子,纪慕云陪着头晕眼花的媛姐儿,仆妇们也病倒几个,只有小小的昱哥儿,依旧欢蹦乱跳的。

    作者有话说:

    ? 第93章

    苏州、淮安、徐州、济宁, 船行到聊城,发生一件纪慕云活到八十岁,依然一想起来就心惊肉跳的事情:

    启程以来颇为顺利,算一算时间富裕。见一儿一女病歪歪的, 曹延轩不放心, 决定夜间在岸边停泊, 白日再行船,也安全些。

    往日码头拥挤, 一条条沙船像箱笼里的衣裳, 挤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今日不知怎么,傍晚时分, 聊城码头船只甚少。

    下了锚、系了小孩胳膊粗的绳索, 西府所乘的沙船就稳稳当当泊在岸边。船夫把一条五、六米长的跳板搭在码头和沙船船头的凹陷处, 站在沙船最高处(就是那间小屋子)的船老大四处打量一番,挥舞了一下黄色旗帜, 意思是“平安。”

    不多时,伙夫上岸补充吃食、挑淡水, 谢宝坤家的跟着,要“买些青菜面粉”, 大病初愈的程妈妈叮嘱“挑那干净的”,绿芳的未婚夫万大苏力气大, 去帮忙抬。几个护卫敏捷地跳下船, 买肉的买肉,挑水果的挑水果。

    曹延轩平日打拳练剑,在船上腾不开手脚, 看多了书也会头晕, 实在待腻了, 问瘦了一圈的宝哥儿“想吃什么,爹爹给你买。”

    码头不远处满是商贩,鲜果青菜糕饼衣服,没留头的小孩子拎着一篮子一篮子的花儿,红红白白的甚是鲜亮。

    宝哥儿比先前好多了,依旧没问口,吃絮了酸汤生姜,见了果脯腌菜也没胃口,扒着栏杆看了半日,指着远方一处“爹,我想吃烧鸡。”

    就算不天天吃鱼汤,河上飘了这么久,闻到河腥也恶心了,宝哥儿娇生惯养地,在府里何曾主动吃烧鸡,如今见了就流口水。

    曹延轩应了,到媛姐儿屋子来问。媛姐儿断断续续病着,一直没好利索,一听就摇头,纪慕云戴了帷帽跟出去,在栏杆边看两眼便说“您买些花儿回来。”

    “就知道花花草草。”曹延轩嘴里埋怨,面上带着笑,想起她平日剪了鲜花插瓶,账中亦暗香流动,不由惋惜起来:自从上了船,两人就再也没有亲热过了。“晓得了。”

    纪慕云目送他悠闲自得地走下船去,带着朗月步入市集,拿起一个梨子嗅嗅,又看看苹果。旁边摊主看曹延轩穿戴讲究,捧起一大袋不知是栗子还是榛子的吃食到他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