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之许大茂的幸福生活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四章 转正

第一百九十四章 转正

    这三个人,都是出于各种原因推迟回城的下乡青年。

    他们都是江副主任根据许父当天提出的要求,挑选出来的。

    其中有两个是女的。

    第一个叫杨春桃,二十八岁,初中毕业就下乡了,以为回城无望,就在农村结婚安了家,78年大家都在回城的时候,有很多和她情况一样的,都狠狠心离了婚,然后瞒天过海以单身的状态回了城。

    可是她没有,因为她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了,再加上跟丈夫的感情很好。而且她也知道,城里其实也没有她的立足之处了,她娘家就两间房,父母住一间,哥哥一家住一间,在这种情况下,回去还不如就这么在农村过下去。

    农村的日子清苦,不过她丈夫勤劳能干,一家人过得还算开心,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她丈夫意外身亡。只留下公公婆婆和一个五岁的小女儿。

    公公婆婆人好,不忍心儿媳年纪轻轻地就这样在农村苦一辈子,就找了公社干部,给她走了关系,办了回城。

    根据规定,她只能一人回京,小女儿则留在了爷爷奶奶的身边。

    本来她很反对,后来还是一个好心人劝她的话惊醒了她,人家劝她,还是回城好,城里赚钱的机会多,如果留在村子里,就她这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人,根本就种不了地,反而是个累赘。

    她是一路哭着回的京城。

    现在的她寄居在父母家,她爸妈把自己的房间硬是隔了一小间出来给她住。哥哥嫂子则是住在另一间。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她现在急需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她还希望多挣点钱,好寄回乡下给女儿花用。

    她现在也没有别的目标,唯一的期望就是能在京城立下足,然后挣钱,等有朝一日,把女儿接到城里来跟她一起生活。

    她对灶上的活儿很熟悉,所以她应聘的是厨房帮工。

    另一个叫钟晓雁,三十岁,她和丈夫都是老三届的知识青年,当年以为会一辈子扎根农村,就在乡下结了婚,后来城里招工,他丈夫被招到了城里,成为了一个汽修工。而她则在城郊的学校当代课老师。但那个城可不是京城,而是离着京城有着一千多公里的东北小城。两人在那边安了家,有两个孩子,本以为一辈子都可能回不来了。可没想到突然有了个新政策,像他们这种情况的,都可以申请回京城。

    他们双方的父母年纪都比较大了,两人一商量,就申请回来了,顺利地把户口落下了。她丈夫因为有把好手艺,很顺利地被安排到大厂上班,可她就尴尬了,在小城市的郊区学校,她这个文化水平还可以,教个小学一二年级是不再话下。

    可到了京城,以她的资格,教书是绝对不可能了,其它的手艺又没有,年纪又大了,像她这种是最不好安排工作的。于是,她就被待业了。

    ….她识文断字,算术好,记性好,应聘的是服务员一职,其中就给客人写单和结账的任务,很适合她。

    最后一个是男的,叫刘建设,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本来他这种情况应属于因特殊困难享受照顾的情况,只是不巧,他是六九届初中生。

    不过大家都清楚,六九年是特别的一年,所有的学生必须下乡,没有留京名额。而且他们并不是去的普通农村,而是去了边疆,成为了兵团或者农营农场的一份子。

    他和一群小伙伴儿被列车送到了边疆的一个兵团。那一年,他才十五岁,在那个遥远的地方,一扎根就是九年。

    接着,78年到了,大批知青回京,他母亲托人从遥远的京城打来电话,希望他能快点申请回城。

    可是,当时的他们都不知道,因为他身处的那个兵团,已经把对他们的称呼从‘兵团知青’改成了‘国营农场职工’。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不再是知青的身份,返城对于他们来说,将会困难重重。

    多亏了那位伟人,他们的问题才能被得到重视,从79年底开始,他们兵团的知识青年才渐渐获得申请回城的资格。

    搭乘着这股东风,刘建设顺利地办理了回京手续,于今年4月底回到京城。

    因为回来得晚,前面排队等工作的人有大把,所以,他只得边等待街道知青安置办的通知,边到处打临工挣些微薄的工资,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所以,一听到这边小饭馆要招个杂工,他立马报名了,什么国营还是个体的,他都不管,只要是一份长期的工,能挣一份稳定的工资,他就很满足了。

    他别的没有,就是有一把子力气,搬搬抬抬绝对不成问题。

    总之,这三个人,都是家里比较艰难的那种,但全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吃苦耐劳的性格,而且是经历过磨难的,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面试他们的时候,许父和许母听了他们三人的经历,不由得对他们生起了同情之心,尤其是杨春桃和刘建设两个人。

    许母当时就想到了自己的大外孙小强,如果不是考上了大学,那小强估计就和现在的刘建设差不多吧,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自己的女儿该有多心疼啊。

    当然了,同情归同情,计划要分明。

    在征求了许大茂和傻柱两人的意见之后,他们把这三人都收下来了。

    不过,并不说就这样就是正式录用了,有试用期的,时间不长,也就10天的时间,如果在这10天内,他们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那还是有可能得不到这份工作。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不过,看来江副主任还是挺仗义的,他选的这三个人真的很符合饭馆的需要。

    只做了一个礼拜不到的时间,他们就已经基本能够独立工作了。甚至比林母和许父他们做得更好。

    ….杨春桃干活儿特别的麻利,她一个人不仅仅把摘菜洗菜,还有洗碗打扫的活儿全都包圆了,甚至她还有精力和能力去帮大齐打下手,做一些切菜配菜的工作。

    大齐的小师弟小李,在这一块儿还不如她呢。

    当然了,这不能怪小李,那孩子还小,才刚刚毕业,平时厨房里的活儿接触得不算多,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起步慢一点,是正常的。

    现在这种状况正好,杨春桃正好弥补了小李的不足,也让大齐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教小李一些东西。

    小书亭

    而钟晓雁,那个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特别擅长心算,一般在给客人写单的时候,她就能顺便把单子的价格心算出来,拿笔记在单子上。

    这样,许母在算账时就轻省了许多,她一般先算两遍,如果金额都和钟晓雁写的相同,那就说明算对了,如果金额不同,她就需要再算两遍了。不过相同的次数多,不同的次数基本接近于0。

    另外,钟晓雁的记性还特别好,从1号桌到8号桌,各自点的哪些菜,她能一下子记个八九不离十,是直接用脑子记的,都不用看单子,送菜送得又快又准,效率高了许多。

    至于刘建设,他说自己有把子力气,那是一点都不吹嘘的。上百千的粮食口袋,他扛起来轻轻松松的。

    自从他来了,小院里搬搬抬抬的活儿全都归他了,他干得还挺开心。

    用他的话讲,不怕活儿多,就怕没活儿干。

    就这样,十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第十一天,正好又是个礼拜天,上午九点二十,所有人都已到岗。

    今天是揭晓三人能否继续留在这里干活的日子。

    三个新人忐忑不安地站在院子里,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傻柱也早早就过来了,有空到饭馆转转,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了,礼拜天更不用说了,如果不到饭馆转转,就混身不自在,像是少了什么一样。

    兴致来了的话,他还会亲自下厨,就着现有的材料,做上一两道好菜。那无一不是当日的招牌菜,小黑板的头条。

    许父和儿子以及傻柱低低说了几句,然后那两人一致推举他作为代表上前讲话。

    许父也不推辞,走了三人的面前。

    “咳”

    首先,先清了清嗓子,杨春桃都被惊了一跳。

    要说这三人中,谁最需要这份工作,无疑以杨春桃莫属。

    所以,三个人虽然都勤快,但最勤快的一定是她。

    这十天的时间,只要在上班时间,就没见她停歇过。她总是能找到活儿干,整个厨房的卫生问题,基本都被她给包了。

    许母曾经暗暗感叹过,“桃子这丫头实在是太可怜了,但也是太能干了,自打她来了,咱们饭馆的厨房,比之前干净了许多,看着都上档次了。”

    当然,并不是说之前饭馆不干净,而是说现在更干净了。

    ….在她的带领下,钟晓雁和刘建设一点也不敢偷懒,生怕被比下来。

    刘建设不仅包圆了搬搬抬抬的工作,归置和整理食材,用餐高峰时还要帮着钟晓雁从后厨往前厅传菜。另外,整个院子的清扫工作,也都被他揽下了。

    钟晓雁干劲儿也是十足,每每都把客人服务得周到且满意。每次在客人都离开后,餐厅的卫生工作也都是她在搞,地上总是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再用拖把拖上两遍,力求没有一点尘土。

    餐桌和椅子也都擦得干干净净的,就是戴上白手套,也抹不出一丝灰来。

    所以除了杨春桃,钟晓雁和刘建设也好不到哪里去。

    三人六只眼,全都紧盯着前面许父的嘴巴。

    许父都被他们盯得一哆嗦,心说,这三人,眼睛怎么跟狼一样,全都泛着光呢。

    他定了定神,开了口,

    “今天是你们三位到咱们61号人家工作的第十一天,说实话,我们所有人对你们的工作都非常的满意,所以一致决定,你们三人全都可以转正了,待会儿午市结束后先别急着走,咱们把劳务合同签一下。这个非常重要,你们是街道那边介绍过来的,这个合同,我们还要上交一份到街道那边,证明我们之间的雇佣关系。明白吗?”

    三人全都点点头,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笑容。

    心里的石头也全都落了地。

    他们的工作时间还算比较固定,早上九点半到午市结束,午市最迟一点钟结束,加上他们吃饭以及收拾的时间,两点钟可以下班,下午是三点半上班直到晚市结束,晚上最迟八点钟结束,加上吃饭和收拾的时间,最迟晚上九点半下班。

    今天客人比平时多,可三人却一点都不觉得累和麻烦,反而干劲儿十足。

    非但能转正,还能签劳务合同,这可是他们没想到的事情,他们还以为个体小饭馆,不会做得这么正规呢。

    其实合同的事情是许大茂搞出来的,他是想着什么东西都写到合同里,省得以后会有不必要的麻烦,况且,附一份合同给街道那边,也可以让江副主任那边好交待。万一往后自家饭馆要扩张,或者做其它的事情,需要用人的话,还可以找江副主任帮忙的,他介绍来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的,比自家胡乱在社会人找人可要强上不少。

    就这样,三人回城知青加上小李和大齐,成为了饭馆的主要班底,许母也有任务,在午市和晚市期间,要坐镇收银台,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钱和粮票。这个活儿可不能交给外人干,所以只能劳累一下她了,不过她也很乐意做,每天坐在那里收钱数钱,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现在林母和许父就彻底可以解脱出来了,所以,卖早餐的事情正式提上日程。

    由于主力就三位老人,他们也不想把早餐搞得太复杂,主要还是想卖豆浆和豆花这两种。至于林鸿月说的让林母做包子馒头卖的事情,大家伙儿讨论了一下,还是暂时搁置,不为别的,主要是粮食难搞,做包子馒头用的面粉太多,他们一时半会儿搞不到这么多粮票来。

    ….饭馆刚启动时的那批粮食还是许大茂号称从特殊渠道搞来的。卖了它们收回的粮票,正好又可以到粮店去采购米粮,然后这些米粮又做成主食卖出去,又收回粮票,中间客人勐增,米粮不够了,许大茂又以特殊渠道为借口,从空间拿出来一批米粮,就此,慢慢地形成了良性循环。

    但是,那些米粮卖出的粮票也只够购置午市和晚市的主食所需。如果再要加上早食,那肯定是不够的。

    可是特殊渠道这种借口,用个一次两次还行,用多了就不太好了,毕竟人多嘴杂,再加上饭馆用量,肯定少不到哪里去,这可不像自家几口人吃饭,随便从空间拿出点粮食来就能吃好几天的。

    许大茂想了想,就按住了再从空间拿粮食的想法。

    粮食不比其它东西,太引人注目了。

    于是他想到了茶叶蛋,鸡蛋现在已经敞开供应了,钱能买得到的东西就不是问题,再不济,还有王家村呢,听王强说,他们那边家家户户都养鸡的。

    于是,他跟傻柱以及三位老人商量了一下,就决定在做豆浆和豆花基础上,再加上茶叶蛋。

    人手不多,简简单单卖这三样,挺好的。

    于是,7月初,在暑假来临之初,61号人家门口贴出告示:

    从即日起,饭馆开始供应早餐,三种食品可供选择,豆浆,豆花和茶叶蛋。每日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早餐供应时间,六点半至八点半,如提前卖完,则提前结束。

    四合院之许大茂的幸福生活.

    经年旧事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经年旧事的四合院之许大茂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