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寒门状元在线阅读 - 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权臣

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权臣

    有些事,嘴上说得冠冕堂皇,但实际操作则是另一回事。

    沈溪是答应了谢迁,但内心却颇不以为然。

    文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名声,将其当作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但沈溪却没有这种文人的迂腐。

    虽然他也很注意维护自己的好名声,但跟切身利益相比,名声就属于“身外之物”,看不见摸不着,得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心态看待历史和当下发生的事情,当然这不代表他为了斗倒刘瑾可以不顾一切。

    送走谢迁,沈溪心里有些不爽,谢迁的顽固让他感到自己在朝中推行基本国策阻力巨大。

    但有一点他很安心,那就是朱厚照对他的信任。有了皇帝的支持,自己做事更有底气了……这已经是朱厚照掌权的时代,甚至刘瑾也是朱厚照一手捧起来的,轻易就可以将之从天上打落凡间,这正是阉党专权比权臣当政更好控制的原因。

    阉党再怎么闹腾,都是皇帝赐予的权力,没有宦官最后能逆袭当上皇帝,历史上改朝换代多以权臣噬主和农民战争为主要方式,外寇入主中原始终是少数,其中又以权臣改朝换代为华夏历史主流,春秋、战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屡见不鲜。

    沈溪心道:“若非刘瑾损害我的利益,我倒是可以容忍他在朝中多掌权几年,不会跟他争一时长短,等他自然倒台便可。但既然你刘瑾先惹到我头上,那就别怪我跟你唱对台戏,如此一来,你能否跟历史上一样掌权三年多,就要看你过不过得了我这一关了。”

    就在沈溪思考问题时,谢韵儿走出来打量一圈,问道:“相公,阁老已经离府了?君儿妹妹还想出来送些东西让老人家捎过去呢。”

    沈溪笑了笑,道:“不必,阁老这次前来所说并非私事,无法强留。让君儿放心,谢府那边没什么事情,这次我回来后,沈、谢两家关系只会更好,而且我能保证两家都不会出什么问题。”

    谢韵儿点头:“相公,您这次回来,已经做到了兵部尚书,相信没有谁敢得罪我们沈家。不过……”说到这里,她再次四处看了看,确定没人后小声问道,“您到底为何要烧自家的家宅呢?”

    有些事,谢韵儿不得到明确的答案,始终有所牵挂。

    因为沈溪此举太过匪夷所思,她想起那场火就一阵后怕。

    沈溪道:“这次我回朝,最大的对手便是朝中宦官刘瑾,刘瑾如今是司礼监掌印,广结党羽,权势滔天,我若不先摆他一道,根本没机会与之抗衡。我回朝前,京师有很多传闻,说我已投靠阉党,之前那把火,不仅粉碎了谣言,还奠定我跟他分庭抗礼的基调,一举扭转颓势……”

    “啊!?”谢韵儿没料到朝中形势如此错综复杂,毕竟只是妇道人家,对朝事不是很了解,听起来感觉惊心动魄,一时惊呼出声。

    沈溪手搭在谢韵儿肩膀上,安慰道:“你别太担心,无论朝中格局如何变化,对我来说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家里可安保无恙……这件事你就此丢开吧,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谢韵儿行礼:“是,相公。”

    随后,沈溪进到内宅,见过家中妻儿,尤其是几个阔别一年多的萌妹子,自然要多多安抚好生亲近一下,只是因为他稍后还要回兵部衙门,只能先跟家里人吃顿饭,听几个妹子倾述下别后衷肠,稍解相思之苦,等晚上再带谢韵儿去谢府老宅向沈明钧夫妇请安。

    这时代,孝道是文官立身之本,虽然沈溪对于沈明钧夫妇感情不像一般人那么深厚,但必要的礼数还是要尽到,以免落人口实。

    就算沈溪只在家中停留一个多时辰,依然有一堆人闻讯赶来恭贺,比如同榜进士,他在翰林院、詹事府的同仁,以及闽粤、湖广、江西籍的朝官,主要是沈溪现在已官至兵部尚书,深得皇帝宠信,在朝中独树一帜,自然有人前来归附。

    沈溪在后院得到消息,说是前院那边大批人过来送礼,这些人送来的礼物都很丰厚,有的是为祝贺他升官,有的则是庆贺他自西北平安归来……

    总之什么理由都有,一时间沈溪大有自己如今已经是朝中仅次于刘瑾的权臣的感觉。

    沈溪叹道:“真是彼一时此一时也,以前回京,少有人上门问候,没想到这次回来,有如此多人巴结和攀附。”

    谢韵儿道:“相公加官进爵,这是大好事,这世间谁做了高官,不被人高看一眼?相公若不想收礼,只管让人退回去便是。”

    沈溪摇头:“你不知,昨日面圣时陛下差遣我做一件大事,在这件事完成前,我跟阉党的斗争会持续下去,朝中一些人在不确定我跟刘瑾谁得胜的情况下,暗中送礼,那是一种策略,仅仅只是一点礼物就能换得对将来的保障,换作是我也会这么做。”

    谢恒奴问道:“那到底收不收下呢?”

    沈溪看着谢恒奴,还有谢恒奴怀中抱着的女儿沈婷,微微一笑:“该收还是要收,从今天开始,我不能再表现得像之前那样瞻前顾后,我必须要以一个权臣的姿态直面刘瑾,否则别人以为我这个兵部尚书好欺负!”

    谢恒奴吐吐舌头,听过便罢,谢韵儿却有些担心:“收礼后,相公不怕被朝中之人非议?”

    沈溪笑道:“他们爱非议就非议吧,这次我不但要收礼,还要高调收,收下礼物后我还不会归公,就摆在显眼的地方,谁弹劾我,我便对付谁,只有这样,朝中之人才知道我不好惹。”

    见到身边女眷都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自己,沈溪解释,“或许你们对此不太理解,我能跟你们说的就是我现在面对的敌人空前强大,我只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有机会获胜……朝中对我非议太多,我只有先招一批人在身边摇旗呐喊,才能跟刘瑾斗下去。”

    谢韵儿笑了笑,道:“相公不必解释,说了我们妇道人家也不懂,相公要怎么做,妾身和妹妹们支持便是。”

    ……

    ……

    当天下午,家中还在收礼时,沈溪到了兵部衙门。

    此时兵部两位侍郎,左侍郎熊绣因被刘瑾午门廷杖,现在留在家中养伤,沈溪看来,熊绣身体上的创伤容易痊愈,但心理上的打击却难以愈合,基本上难以回朝履职了。

    兵部右侍郎原本为从延绥巡抚任上回朝的文贵,但文贵回京途中感染风寒,沉疴不起,还乡养病,由南京兵部左侍郎何鉴转迁。

    何鉴乃成化五年进士,初授宜兴知县,后入都察院担任御史,成化末弘治初历任河南知府、山东左参政和四川左、右布政使,弘治六年巡抚江南,兼理杭、嘉、湖三府税粮,复巡抚山东,后迁南京兵部右侍郎,今年六十四岁,比谢迁还年长。

    虽然这样的老臣耿直而讲原则,但让他给沈溪这样的毛头小子当副手,是个人都会觉得冤屈,何鉴也不例外。

    沈溪昨夜在兵部歇宿,只是见到王守仁,其余郎中、主事基本未见。

    这次沈溪去兵部,基本上人都来齐了,唯独左侍郎熊绣未现身,其余之人,要么是因为兵部尚书第一天到任必须挣表现,要么是因为朝廷刚刚定下北征国策,想探明究竟,全列席正堂,等候沈溪训示。

    沈溪抵达兵部衙门时,日头已西斜,众人皆上前行礼。

    沈溪把在场官员打量一番,发现兵部排得上号的官员只有王守仁显得年轻些,除此之外要找年轻人便只能从站在最后面的文官中找寻,这几人都是在兵部观政的今科进士。

    兵部官员以何鉴居长,年岁自上而下排,官职和年龄成正比。

    唯独到了沈溪这里,出现一个变化,刚到弱冠之年便做了兵部负责人。

    何鉴虽然对沈溪不服,但还是上前行礼:“沈尚书,之前谢少傅已过来打过招呼,从今日开始,朝廷会用两年时间来整顿军务,可有此事?”

    沈溪笑道:“既然谢少傅已经前来通知过了,那还有什么好问呢?”

    沈溪非常不客气,不过他现在是兵部老大,跟下属如此说话并无不妥,何鉴被沈溪这一句呛得不知该如何回答,而旁人见沈溪态度不善,不敢跟上司叫板,心中有许多疑问之人只能暂时把问题藏起来。

    沈溪道:“诸位,多余的话本官不说了,你们或多或少听闻之前朝堂上陛下对军政之事所做安排,未来两年内,由兵部牵头,对将士、兵器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善,以便两年后陛下领兵亲征漠北,诸位既在兵部任职,当为此鞠躬尽瘁。”

    在场官员虽然听清楚沈溪所说的话,但无一人表态,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事太不靠谱了。

    沈溪在大明将士心目中地位很高,但可惜这是京城,朝中六部官员对沈溪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主张穷兵黩武跟鞑靼人一战,甚至拉上皇帝,兵部官员都觉得这个新任尚书简直是个战争贩子,想拿大明兴亡来作为个人名利提升的赌注,都不支持。

    王守仁虽然只是兵部郎中,但他还是出来代表在场官员行礼:“沈尚书所言极是,我等自然会为此努力。”

    王守仁跟沈溪是同年进士,他父亲王华致仕后,朝中已没有靠山,现在王守仁完全是按照父亲的教导,跟沈溪走得近一些……这个时候王家已经看明白了,沈溪和他背后的谢迁已经成为文官集团的旗帜人物。

    照理说吏部尚书才是文官翘楚,但奈何如今吏部尚书刘宇是刘瑾的人,那些耿直大臣都不会把刘宇当作同党看待。

    沈溪道:“诸位或许觉得在下不适合在这位子上,不该向陛下提出建议,但诸位莫要忘了,如今朝堂处于非常时期,诸位若不想结党营私,又不想就此致仕还乡,最好跟本官紧密合作,本官绝对不会亏待诸位。”

    在场官员面面相觑,不明白沈溪为什么要把话挑得这么明白。

    何鉴问道:“沈尚书,您这是何意?难道陛下所提国策跟您有关?”

    沈溪没有正面回答何鉴的问题,朗声道:“国策乃陛下钦定,我等臣子只管遵照施行便可,这是本官所列细节,让书吏誊写几份,诸位拿回去看看,若有什么事,本官会在明日对诸位做出解释,请诸位今日回去后多留心……”

    沈溪突然说已经制定好计划,这让在场官员多少有些无语,此举无异于挑战兵部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此不需再照章办事,只听从沈溪这个尚书吩咐便可。

    何鉴把沈溪定下的计划书拿到手上,仔细看完后转交给后面的书办,问道:“不知沈尚书还有何安排?”

    沈溪道:“今日时间不早,原本不该问事,但本官履新,以前又未在部堂任职,很多事需要先问一下……何侍郎不必留下,您可先回去休息,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郎中到后堂来,本官有详细事情问询,事关朝廷国策执行。”

    王守仁身为武选清吏司郎中,对于问话时间显然有些疑虑,当即问道:“沈尚书,是否回头再问询?这一问,怕是非要几个时辰不可,您旅途劳顿,应该多休息才是。”

    沈溪叹道:“本官蒙陛下的信任,怎能怠慢差事?诸位不必担心,本官问话不会持续太久,保证诸位能在天黑前回家……之后本官会定下兵部轮值规则,诸位将来可能要麻烦些,每天都需要留下相应人员值守,本官也不会例外,本官尽可能做到以身作则。”

    官员们听到这话,心里都有些不痛快。

    在他们看来,这算是沈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一种表现方式。沈溪到任兵部,似乎非得折腾一番才能彰显权威,这也是以往各部衙门换尚书后常见的一幕。

    沈溪那些不太好的传闻,此时成为兵部官员心底隐忧。

    沈溪以前曾在地方做出一些改善民生的变革和非同寻常的举动,这些风言风语成为兵部中人不信任沈溪的根由,不过此时兵部始终没多少官员被刘瑾收买,沈溪自问尚能掌控局势。

    在场官员中,除了几名郎中外,其余人等都先回自己的岗位。

    倒不是说他们不想走,而是要留下来等候誊写的人把沈溪亲手拟定的计划书抄本派发下来,以便回家参阅。众人心里都挂念家中妻儿老小,突然多了个苛刻的上司,对这些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沈溪进入内堂,准备等四司郎中过来训话时,王守仁先进来了,手头上拿了很多卷宗,到沈溪面前放下,道:

    “子厚,这是这几年兵部开销用度,每年都有,不过全都是年底清结,细节上并未罗列详细,你先看过……若有什么问题的话,怕你是不能问下面的人,而要去找之前几任兵部尚书。”

    沈溪微微一笑,问道:“你是说现吏部天官刘宇刘至大?”

    王守仁苦笑一下,未予置评,露出一个讳莫如深的笑容便离开内堂。

    沈溪明白,刘宇当兵部尚书时间虽不长,但危害不小,估计府库中那点儿积蓄都被挖干净了。天子的寒门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