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寒门仕子在线阅读 - 第983章 大奉基建

第983章 大奉基建

    “求助公文?”

    “是的!大人!”

    “且拿过来,给我一观!”

    “喏!”

    陶辞和赖达源是琼州走出去的进士,所以,他们在潜意识里与故乡。有啥事,自然是先找故人。

    就他们俩的仕途来说,不是一般地顺风顺水,简直就是走了顺应时势的狗屎运。

    在金殿传胪后,他们俩顺利地进入了翰林院中进行镀金。而今年,就被安排在了工部执事。

    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角度上来看,他们俩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之所以被安排在工部任职,主要是和太上皇当年的布局有关。

    南洋一行,让李良吉深刻意识到,工业建设非常重要,重要到关乎国运。

    于是,他下定决心,欲将琼州的成功经验引入大奉,以此来振国兴邦。

    而陶辞和赖达源,就是那时被天子谴回了琼州进行深造,待他们充分了解了工业常识后,再回到工部任职。

    用意非常直白,就是要取琼州之长来补大奉之短。

    这条思路不仅正确,而且效率奇高,简直就是即插即用。

    由此可见,李良吉并不是拘泥不变的人,该变通的时候,他一点都不含糊。

    若在往年,于工部任职乃是不受重用的体现,而如今时移世易,这个职位已经成为了最受瞩目的香饽饽。

    原因很简单,元赟器重什么,什么就有前途。

    这一点,他说了算。

    他还认为,工业建设不仅要落地生根,而且还要即刻就办,不能拖延。

    故,在李良吉还未实施手术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关相关规划,而今上的李宏裕,不过是占了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便宜罢了。

    规划这块,英明的太上皇也参考了琼州经验,把铁路建设排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水利和水库外,此项目可列为是国家级第一大工程。

    常言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

    没有好交通,如何实现了?

    这可是琼州经验的最核心,马虎不得。

    新君登基后,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把大基建列为了内政的首要。.

    新一年的百姓徭役,他定位了大修铁路。

    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没个三五年的时间,基本上是连贯不起来的。

    但,陶辞和赖达源联袂的上谏,却将此事提速了不少。

    他们认为,可以将此事全权放给地方官员们去做,谁的辖区就由谁来负责,不得虚与委蛇,也不得推辞不行。

    而朝廷的工部,则由原来的大包大揽变成了相对单纯地统领调度。他们只负责提供所需的建造材料,却不参与一个用工。

    这样的操作,不仅预防了财政上的贪墨,还会因各省同时开工而加快了建设进度,如此妙事,何乐而不为?

    那,各地的大员们会愿意配合吗?

    由不得他们。

    因为,接下来的吏考中,皇帝特地将铁路建设的比重提高到了八成,你若不想提前致仕,就要把这件事情给办妥了。

    且,以八个月为限,届时还未完成者,其吏考皆列为‘丙’级。

    八个月?

    这也忒紧张了点吧?

    其实,不然!

    陶辞解释说:有琼州产的蒸汽离心冲击锤以及大型起重设备全程相助,还有什么搞不定的呢?

    八个月,已经算是非常宽松的了。

    得!

    先就这么着吧!

    走一步、看一步。

    别说,这手段还真管用。

    才刚刚入了中秋,各地便先后传来捷报,说,他们辖内的建设已经如期完工了。

    先抛开质量这块暂且不论,单就这份速度而言,已经堪称是飞一般了。

    不过,现实中有无猫腻,还需要进一步的巡视勘察才能得知。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铁路竣工,再接下来就是试车的事了。

    火车头,属于是这项工程的最核心,有自知之明的大奉工部哪里敢拍胸脯承接?

    于是,他们便尝试着从琼州引进。

    但,那老尚书和南洋交际泛泛,根本就搭不上话。

    斟酌了一番之后,他便委派出了陶辞和赖达源去和琼州交涉。当然了,资金方面是先欠着,可在日后的朝贡税银中勾兑抵扣。

    就这样,陶、赖二人向新任首牧庾海庾大人发去了求援。

    结果!

    等来的却是闭门羹!

    庾海不仅没有爽快答应,反而要他们等到明年再说。

    是呀,自己辖区的使用还安排不过来呢,哪顾得上你们这些赊账的?

    等年后~~

    真到了那时,恐怕连黄花菜都要凉透了。

    不得已下,他们俩只得换了个大腿,转向齐大人发出求援。

    于是,他们就写信来了。

    从感官上说,他们乃是货真价实的齐誉门生,比之庾海,不知道要近乎了多少倍。有这层关系在,还担心说不通吗?

    况且,齐大人虚怀若谷、深明大义,岂是庾海那厮所能比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父亲,你对此到底允不允呢?”

    齐誉脸色一正,道:“铁路建设非同小可,于国于民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拒绝呢?”

    齐霄笑笑说:“世人尝言,父亲的处事素来倡导从以民为本,现在来看,果然如此。”

    “区区虚名而已,不必在意!”

    “是!”

    齐誉所说的利国利民,并非虚谈,事实上确实如此。

    铁路,是交通上的主动脉,输送量大且效率高,无论是从军事层面考量,还是从商业角度来看,都是不可或缺的绝对载体。

    所以,必须得大力支持。

    在批复完了之后,齐誉这才感慨道:“现在的大奉,终于算是步入正轨了。虽然,制度上还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和以前相比,已经算是不小的进步了。苏琉,我真没看错你!”

    说起皇太后来,齐大郎不禁有些哑然失笑。

    从当下的布政上来看,她好像和自己有点较劲。

    要不然,她也不会‘怂恿’陶、赖二人上谏那八个月的建议了。

    由此来看,她不是一般的心急。

    难道,她真想超越自己,来一雪前耻?

    然,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吗?

    正徜徉间,忽听周氏喊了一嗓子:“你们快来餐厅这里,咱们要开饭了。”佯忘的寒门仕子